测试
测试
那年秋天,我们在海边。
前不久,梨宝离开我了。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,给她带来了很多痛苦,但我很爱她,并且在努力进步的路上。我希望她能好好的,爱自己,开心快乐。如果有朝一日她愿意回头看我,我会敞开怀抱,紧紧的拥抱着她。
好久没有写过长文了,就从那年秋天的约会开始吧。
见面两年前的秋天,我刚好还在学校,那年插本上岸,来到了有着南方油城、海滨城市之称的茂名,继续我的大学生活。那会梨宝还在广州工作,不过她打算要回中山了,便辞职了。
梨宝辞职后,原本打算一个人去的桂林,那是她很想去的地方。在做了充足的攻略后,她放弃了去桂林的想法。其中原因之一是当时的桂林,处于疫情的中心,爆发了病例。另一个原因,刚好临近中秋,人也多,加上一个人不安全,就决定不去了。
后来,她说想去看海,想来茂名找我玩。听到消息后,我很开心,当她还没想好什么时候来,我就已经打探好各种茂名攻略了,想着能带她去好多有趣的地方。
她来茂名的那天,我起得比往常还要早,当然,她要比我更早。等我收拾好东西出门的时候,她已经到阳江了。那会我的舍友问我干嘛去,我就说,我喜欢的人来找我了。出门的时候,连空气都是香的。
校门外边有个公交车站,至今仍记得我坐上了 H1B 的公 ...
写给梨宝的情书
亲爱的梨宝:
最近还好吗?不知此刻的你在何处,是否与你的好朋友碰面了呢?自从你踏上北上的列车,不辞而别,我们已经分开有 2 天了。然自上一次见面,已有 4 天之久。
一日如隔三秋,我对你的思念愈是深沉。我深知过去给你带来了很多伤痛,对此我感到很痛心,也很痛恨自己。我深知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,有很多弱点和缺陷,尤其对于你,更是没有表现出该有的优点。
我深知自己是个缺爱、自卑且懦弱的人,没有勇敢的面对未来和困难。每一次,当你站在我面前替我分担甚至解决困难时,我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。但很幸运,和你在一起的时光,我有变得更加勇敢,至少在努力面对困难的路上,变得更加积极乐观。
自从与你在一起,我就决定要好好努力,争取摆脱困境,尽我所能给予的最好条件,替你减轻负担。但很可惜,这两年来,我都没有做到,却是让你替我分担了许多,我很心疼。
你是我唯一爱过且继续深爱着的人,虽然我不善于表达爱,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热烈的爱恋,但我还是会继续默默的为你付出。即便目前只能做一些小小的事情,也许等我更加强大后,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。
我知道你对我很失望,对我们的感情绝望。对不起,过去我的确是做的不够,把自己当成中心,以 ...
试试用手机写博客
一直想用手机写博客,奈何博客静态的,且托管在 GitHub 上,手机端写不太方便,而且一直都没有好的工具。但当人在户外的时候,电脑不会常带在身边,往往也是用手机记录当下的感受。
现在手机安装了 GitHub 的客户端,可以直接编辑和上传文档。然后,再下载个 Markdown 编辑器,简单写写就可以了。
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过,以后应该不会上传图片了。因为静态博客需要依赖第三方云服务才能上传图片,对我而言比较麻烦,增加了写作负担,也不适合我这种比较随心的行为风格。
我想,以后就用这种方式好了。文章大多以文字为主,封面为默认封面,仅当做随笔记录,不再添加别的了。
简单谈谈近些日子
关于博客更新去年花了好长时间搭建 Hexo 博客,也感受到了做出成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。但时间久了,通过 Hexo 博客写作的欲望并不高。这里指的是借助 Hexo 博客来写作,而不是在其他平台上进行写作。
主要的问题是,在 Hexo 博客写作的门槛太高了,而且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写作、图片上传、排版、自适应等问题上。当然,Hexo+GitHub Page 的方式也是有好处的,自定义的程度很高,能够做到个性化。
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,我更偏向于内容写作和记录,这就要求中间过程要更加简单,最好是文章写好了,直接上传就能看到效果,反馈要快。这种情况能节省很多时间,促进专心创作和记录。另一方面,有时候会上传一些图片,这就得用到图床,支出不是问题,关键在于图床的有效性,还得关注什么时候到期,还有各种条条框框,包括后续修改等,都需要花费不少精力。
因此,这段时间的感受是,对于内容创作和记录为主的博客,简单且适合自己需求才是最好的。当然啦,不同人的需求不一样,有的喜欢个性化程度高的,有的喜欢简约的,各取所需。
新事物这些日子,很多时候都在关注 AI 的信息,包括 ChatGPT、New Bing、Clau ...
窥见 | 林里艺术馆
下午和蕾同学,去了附近的公园闲逛。搬来这也有一段时间了,总是往外跑,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。
最初的时候,也不知道这公园的存在,只是前些天,蕾同学刷某社交软件时,偶然发现这附近有家艺术馆,藏在了公园里。说它是公园,倒是有点不太符合大众的印象,确实是小,也就是一个种满了竹子的小山头。
原本是奔着艺术馆去的,可惜没能预约上。想来天气也不错,去走走也挺好。沿着小路往上走,两边的景色从行道树,变成了无规律排列的竹子。拐个弯,再往前走十几米,有一座规则形状的白色建筑,就是艺术馆。人们给这座建筑,起了个简单的名字,就叫 「后山当代艺术中心」 。我想了想,的确是后山,但我更愿意叫它 「林里艺术馆」 。
这小山头里,有两座白色建筑,大抵是不同的功能分区,靠一条林中幽径链接着。来之前得知,这里边有艺术展览,可惜没机会进去,只好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。
虽然没能进馆参观,但成片的竹林,倒是唤醒了童年回忆。年少时,离家不远处,有一条河,当然现在也是,只不过河流两岸,景色不复当年。
那时的河流,湍急且多是深不见底。早些年,也曾有人被流水冲走的事故发生。小孩自然是不敢靠近,自小也是被长辈教育 「欺山莫欺水」 的道 ...
读《广东的方言》 | 粤方言阅读札记
近些日子,在读「李新魁」的著作《广东的方言》。早在之前,对各地方言颇有兴趣,便收藏了一些有关于广东方言的著作,其中还包括「高华年」的《广州方言研究》,「詹伯慧」的《广东粤方言概要》。市面上方言类的纸质著作,相对而言要少很多。我的阅读,也是以电子版的方式为主,包括前文所提到的几本著作。
原本这篇文章的标题,是「粤语阅读札记」,方才记起作者在《广东的方言》中有提到,「粤语」一词,解释为粤方言,不能简单概括为广东话(因现代多把粤语等同于广东话),不太严谨,便改成「粤方言阅读札记」。且该著作内容丰富,不仅包含粤方言,还提到了客方言、闽方言等。本文仅是浅显阅读原著部分内容,作个简单的阅读笔记,更详细严谨的内容,还请参照原著。
一些小知识(参照原著)●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分别为:北方方言(官话方言)、吴方言、湘方言、粤方言、闽方言、赣方言和客方言。注:广东占了三种,且除闽方言外,粤方言和客方言,都以广东为主要的流行区域。
● 著名的语言学家高名凯先生在《语言论》中正确地指出:“地理条件只是地方方言和亲属语言产生的间接条件,地方方言和亲属语言的直接条件是社会的分化。”注:如朝代的纷乱, ...
集章记录专栏
本文持续更新中……
前言集章的爱好源自于记录自己的轨迹,后受同志启发,便开启了我的集章之旅。此文记录了我的集章情况,并介绍了可以盖章的地点,以便有兴趣的伙伴参考。因部分图章来自于展览的纪念章,具有一定的时效性,如需了解最新的情况,可参考社交媒体上的最新分享,以免落空。
我对集章无特别需求,核心在于记录和回忆,因此更注重景点类、地域类(邮局)、特别节日类、展览类等图章。当不同地方、不同场景的图章集聚在一起,会给我带来一种充实的愉悦感,这便是我集章的意义所在。
往后,我还想做些有趣的事,或许会互寄书信、明信片等,暂时还处于设想阶段,敬请期待。
我的集章情况
地点
时间
备注
广州市图书馆
2023-01-09
一楼服务中心一枚。北 8 楼好几枚图章。「农村电影放映展」纪念章,在负一层。
万花筒邮局
2023-01-09
广图门口前的邮局,进门右手边桌子好几枚图章,有兔年特色图章。
——
——
——
——
——
——
广州越秀:寻找年前的烟火味
昨天去越秀逛了一圈,想着快过年了,出去感受一下广州的年味,寻找新年的人间烟火气。还是从熟悉的 6 号线开始,毕竟离我的老巢最近的地铁线路就是 6 号线。我们这次旅程的第一站是「北京路商圈」。
北京路:千年商道的起点
北京路是广州建城 2200 多年,从未偏移、从未断代的城市中轴线,是全世界从古代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中轴线之一。
到达北京路地铁站,从 B 出口出来便就是北京路了。印象中,来过北京路好多次了,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,只看其表而没深入挖掘其里。当然,这一次也不例外,我们来这的目的就是随便逛逛罢了。加之这天气不是很好,出门得带把雨伞,走一段路鞋子就很容易脏了。
B 出口出来后,我们一路往北走,直奔「大佛古寺」。倒不是想着去拜佛逛庙,而是越秀西湖花市就在大佛古寺的门前。「越秀西湖花市」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花市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。我们来到大佛寺门前时,花市还没装修好,不过巨大的兔子和主牌楼早就摆在了路中间,内部景观都被围栏圈住了。本来拍了几张照片,但图片效果不太好,就删掉了。
花市还没搞好,我们就在旁边的大佛寺待了一会,趁着雨天带来的朦胧意境,拍了几张照片。途中, ...
阴雨天:看展,盖章,逛街
昨儿天气阴阴沉沉的,想着天阴了,便和对象一块出去逛逛。
广州图书馆从 6 号线到 5 号线再转 APM 线到「大剧院」站,就可以直接到达图书馆负一层。因为出门后没多久又下雨了,所以选择了全走地下线路的方案,到达图书馆后发现外面大雨哗啦哗啦的下个不停,自我感觉还好哈哈哈哈。
求图书馆纪念章最近萌生了新的想法,想着以后给自己留个纪念,决定每去一处地方,就留下一个印章,作为足迹所到之处的印证。后来在小红书搜索了相关关键词,发现有好多攻略,一下子就入坑了。不仅如此,还有去邮局求戳(就是寄信时信封上面盖的那个圆圆的印)的攻略,了解到不同邮局除了普通的日戳,还会有风景戳、纪念章等图章。到达图书馆后直奔一楼的志愿服务中心前台,礼貌问了一下工作人员,是否可以盖图书馆的纪念章。工作人员回复说,只有前段时间搞活动留下的章,随后从柜子里拿出印章,我就随手一盖,没看刻面,竟然盖反了!本来是可以重新盖的,后来觉得盖反了也无所谓,就没继续盖了。不过这印墨不够,盖得不清晰,看来下次得自带印台才行。
流动的光影——农村电影放映展这是一个与电影有关的展览,在广图负一层的角落里,位置比较难找,不过有指示牌,跟着指示牌 ...